10月24日,珲春市政协副主席潘云华带领提案委、文史委、社法委等相关人员来到防川景区,就“保护历史文物‘土字牌’和‘龙虎石刻’”提案进行督办提案,保障了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效果。

在“土字牌”和“龙虎石刻”石牌前记者看到,两块石牌已经被有机透明钢化玻璃罩保护了起来。潘云华说:“土字牌和龙虎石刻均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近几年,来到防川景区土字牌和龙虎石刻前参观留念的游客人越来越多。两块石牌到现在,已历经了130年风雨沧桑。若再不加以保护,任其裸露在外,随着风化的加剧,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损失。”
市旅游和服务业促进局副局长刘成华介绍了对土字牌和龙虎石刻的保护措施。他说,两块石牌刻立时采用的是坚硬的花岗岩材质,随着百年风雨侵蚀,尤其是防川临近大海,两块石牌的外层遭到自然破坏,文字已不再像原先那么清晰了,有机透明钢化玻璃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由于“土字牌”是直接设立在土地里,为了让其能够散发潮气,加设玻璃罩时,还特意打了散气孔,同时,在玻璃罩后面还设置了门,可以随时进行必要的简单维修。
据了解,土字牌是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时任清朝吉林边务督办、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爱国大臣吴大澂及珲春首任副都统依克唐阿,与沙俄勘界官员历经五个多月的艰苦谈判重立的,是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当时西起新疆、东至吉林,中俄边界的最后一块界碑。
龙虎石刻为吴大澂与沙俄谈判期间,在珲春副都统衙门钦差行台住所书写的。防川观光塔之所以取名“龙虎阁”,即来源于龙虎石刻的“龙虎”二字。“龙虎”乃“龙骧虎视”“龙蟠虎踞”的缩写,寓意保卫边疆、保卫国家。吴大澂以其文人特有的方式,抒发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强敌、尽忠报国、顽强抗争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